分策展人:冯路

“南方”总是他者的。

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划分通常以秦岭淮河为界,据此区分气候风土等自然与人文特征。然而所谓“南方”的文化身份并非单纯地依附于自然环境之上,其内在的社会属性与其说是对照于自然地理的“北方”,还不如说是定位于与常居北方的中央权力的距离。从秦汉确立的统一王朝开始,中国数千年的政权核心在大部分时候都位于西北至华北之地。伴随着历史上中央王朝势力的不断南扩以及人口南迁,最初的蛮夷之地在中原文化和地方性的冲突与交融之中生成了若干极具文化特征的“南方”。它们各具其名,当与“北方/中心”对照时才被统一命名为“南方”,这种他者性的赋名暗示着一种观念上的空间距离。

与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城市共生”主题相对应,“他者南方”单元将集中探讨差异化的城镇环境下当代建筑学在各种“南方”地域/地方中的呈现。无论身处剧烈变动的都市空间,还是相对安稳的小城镇环境,这些建筑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呈现出一种与场所地方之间的张力。面对复杂变动中的地域或地方,这些各异的建筑样本呈现出多重现代性之下建筑学的困境和挑战。在以《南方建筑》杂志文献作为展览开端之后,参展作品的呈现采用了两两组合比较的方式。并列的二者有类似之处,但又显然不同。展览首先选取了两个分别位于“岭南”和“江南”相对早期的建筑案例作为历史参照。当代建筑案例选取的地方包括上海、安徽、福建和四川,这些地方在上世纪就已经是地域性建筑实践的活跃地区,而观察它们今天的状况或许还可以引申出更广泛的建筑历史和理论的话题。当代建筑案例中没有选择岭南地区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前几界深港双城双年展中已有大量介绍和讨论,而本届展览中也另有专题的探讨,还因为正如 “他者南方”所寓意的,展览希望以岭南之外地区的经验反向促发本地的思考和实践。为此,本次展览还特别邀请多位身处“南方”的建筑学者作为讨论者出现,他们思想碰撞的视频纪录片是展览的结尾,但也将是更多反思与讨论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