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晓都
期刊 时尚国际 2013(5-6) 116-123
摘要
老房子作为一种存在,多少承载了一些历史文化的记忆和人的情感。这种存在称为地点或场所,它是产生城市认同的重要因素。回酒店改造发生在深圳著名的电子商务区华强北,将一个普通的厂房变身为时尚精品酒店,证明了老厂房的适应性和价值。
Old factory is an existence that often carries some memory of culture, history, and feelings of people. Then they form places, which is essential to the identity of the city. The renovation of the Hui Hotel locates at the edge of Huaqiangbei, one of the biggest trading area of electronic products. The renovation turn the old factory into a fashionable boutique hotel, proving its high value and the adaptability.
关键词 改造 Renovation 城市更新 Urban Renewal 精品酒店 Boutique Hotel 都市实践 Urbanus
有好几次我都有一个奇诡的想象:当我走进柯布西埃的拉图莱特修道院,摸挲着粗犷的混凝土墙的时候;当我置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着漂亮的大理石雕刻的那一刻,我想,这些砖石是幸运的,因为同样是建筑材料,它们成为艺术殿堂的组成一部分,受到万般欣赏和呵护,然而其它绝大部分材料是没有这个幸运的。它们都默默的委身在普通的甚至是丑陋的房子里。还有更不走运的,连这也做不了就被当成废料垃圾处理掉了。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无论是人是物,皆有命运无常。所以一切石木一旦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存在,就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用。
人间草木皆有情,所以匹诺曹能够从一个玩偶变身成为真正的男孩。这便是人类情感寄托的方式。如此浪漫的说,老房子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物体,实际上多多少少都承载了一些历史文化的记忆和一代人的情感。复合起来的这种存在我们称其为地点或场所。理论化的解释则可以说:城市实际上是无数地点组成的。而城市的意义则是由若干具备高认知度的地点定义的。这些地点可以是自然景物,可以是建筑物,可以是街道和公共广场,也可以是室内的空间。它们逐渐沉淀出一些历史和故事。这些地点越多,差异性越大,城市的丰富感就更强,更有魅力,也更能够产生认同。城市的认同表现在,“我们每个人同我们出生、成长的地点,以及曾经和现在居住的地点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1 ] 作为有城市意识的建筑师,就应当以创造、保护抑或再造这些重要的地点为己任。再浪漫地说,我们多少应当留有一点恻隐之心,认真对待我们所经手的一砖一木。每一次当我们将一个破败的老建筑经过设计改造而再生一个脱胎换骨的新建筑生命,我们都可以得到一个喜悦的回报,还有延续历史的慰籍。
我们得到这个项目是很有机缘的。自03年都市实践深圳公司在著名的华强北电子商务片区的边缘地带待了3年。那是一大片5层工业标准厂房,80年代兴建的兵营式的简单格局。几年后,已经搬离的我们接到一个改造设计厂房成为设计酒店的项目,引起我们很大兴趣。项目地点是在片区最西北角两条市政主路的交叉口,此楼原来是已经破产的深石化公司办公楼离我们原来租的办公室只有百米之隔。改造之前是一家颇有名气的“爱车空间”汽车维修门店。我是天天路过,常常光顾。 最后在08年被深圳本土的时装品牌纳帕佳买下,计划拓展其时尚酒店系列。 此时我们被酒店室内设计师杨邦胜邀请合作设计。处于对这个特殊位置的兴趣我们便接手了这个改造设计。我们注入了记忆和情感的设计终于呈现出了光彩。
这座接近完成的命名为“回”的酒店西临绿带公园,有很好的景观面。从远处可以很容易注意到这个全白的炫目建筑。几个斜放的盒子叠放着从行道树上伸出头,沿街面突出的参差错落形成动感的组合,传达出很强的现代感和时尚感。
这个炫的效果是开始我们便决意做的。期望的是达到一个惊叹效果,人们会说,哦,原来厂房可以改得这么有意思!给公众乃至政府增加一点保存深圳大批的旧厂房的意愿和信心。
事实上我们团队同时正在进行整个华强北片区升级改造策略的城市设计研究。华强北片区是我们持续关注的既典型又独一无二的城市区域。从80年代的轻工业加工区到90年代商业进入,商贸办公逐渐活跃,最终成就为以华强北路为核心的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和技术集散地。我们发现原有多层工业厂房对商业的功能转型有极强的适应性,片区的城市活力极强。随着近十几年来深圳爆发式的城市发展和城市重心不断西移的趋势,近年来该片区正在面临着升级改造的重大压力。回酒店项目正处于片区的神经末梢,只有在这里各种非电子商务的机会才会出现。
以我们惯常的设计方法,在城市建成区的项目我们都会从两方面入手寻找项目的特殊设计点。一是项目所在地城市的状态,格局,自然与人文条件,二是项目本身的性质,业主的特点和诉求。三是考察基地和建筑本身的条件所带来的设计点。
一个服装品牌成功后开始多种经营,打造精品酒店商业线对我们是很有意思的事。我们试图在建筑设计与服装设计之间找到某种关联。设计之初,我们对LAPARGAY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设计风格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甲方也给与很大程度的支持,给了他们历年的服装资料和最新春秋装的款式图册。通过多次与决策层的调查研讨,我们将这个改造的目标确定为时尚精品酒店。这个时装线的主要客户群是中青年都市白领女性,风格定位是青春优雅略带雅皮品味,其主打时装线为黑白风格。因此,形式/时尚;材质/织物;色彩/黑白;文化/工业遗存这几方面的形象表达便成为我们进行构思的起点。
从前期研究可以看到这几个尝试:基本轮廓不变保持厂房建筑基因;基本以黑白为主调,织物材质到建筑表皮的转译。 力图表现酒店的时尚业背景。我们与甲方的沟通采取了类似“穷举法”的方法,每一轮选择若干有意思的概念和甲方讨论,缩小目标,下一轮基于讨论的方向再出几个方案。如此几轮下来方向就集中到三四个方向来了。
曾经我们研究接近编织表皮的方案,即采用通过建构的方式体现服装的肌理和质感。设计过程中有几个有意思的方案,其中有一个是用编织的方式形成一个变化的、类似千鸟格的双层立体网格;另一个是一堆黑白的方块叠落在一起,兼备商业包装和工业产品的特征;还有一个利用切片拉膜结构,产生像云一样的流动表皮,层层叠叠,产生像布料一样柔软的飘逸感觉。甲方表示出对方案的认同和喜爱,但是因为担心客房的实现问题, 以及策划目标定位不同于服装的另一品牌,对这样“非建筑”化的做法还是无法下决心,几经犹豫最后还是退却了。使得我们又不得不另辟蹊径,从织物表现的方向转移回来。这样才引发现在的更加雅致的外表皮的结果,形成最终的方案雏形。
最后的方案汲取了前几轮方案的优点,期望在基本单元上做突破。由于基地四面的景观资源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设计必须场地四周复杂的景观条件。于是客房视线景观成为我们在最终的方案中加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构思的入口。原有厂房的窗墙体系已不能适应高端客房视线要求,我们的改造策略构想出了一系列异型凸窗来应对周边的复杂性。这种凸窗以4.5mX3.6m的标准客房单元为基本模块,窗户向外偏心凸起,再利用曲线与墙面平滑相接。北立面以基本模数通过重复、旋转、镜像,变异等手法排列出向西涌动的趋势,即使在缺乏阳光的条件下也会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西面处在街道转角,面向优美的城市中心公园,视野开阔,在此面处理上将凸窗拉长、扭转,变异后的单元又因错动形成若干个凹阳台空间,增强了立面的纵深感,目的是让立面与内部空间发生一定程度的互动关系。将高级套房集中在此区域,让客人能够最大程度的享受外界自然景观。而南立面面对陈旧的厂房宿舍,毫无景观可言,更存在严重的对视问题,所以设计采取了侧向开窗的三角型造型凸窗,并利用透明玻璃与半透玻璃的组合,在满足自然采光的同时,避免客人在客房里正视对面杂乱的景象。
为了强调凸窗单元,我们利用了两种尺度的分割缝。大尺度30MM做为凸窗单元之间的分割缝,小尺度10MM做为凸窗单元内部铝单板的拼接缝,从而产生视觉上不同的层级关系。关于胶缝颜色的选取也进一步加强了单元的效果,大缝选用深色的胶条密封,小缝则是用与铝单板相近的白色密封胶。出于效果考虑,个别几块幕墙单元分格过大,即使中间加肋仍有微小下垂变形。但总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现场效果与效果图的效果几乎相同,这是项目控制比较成功的地方。
另一个切入点是企业文化活动与公众的关系。我们发现该公司的新闻发布会,品牌静态展,混搭学堂,服装设计沙龙具有很强的社会公共性。于是我们构想了一个与酒店功能平行的展示连廊系统置于整个建筑中,使不入住酒店的人群也可以方便的进入这个系统,去参与和了解该服装品牌的设计文化和最新动态。目的是给酒店植入更多的公共职能,使其对华强片区产生更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系统中连接了不同的功能空间,穿插在不同楼层,最有思意的一个想法是模特走秀长廊,利用厂房进深比较大的条件,我们在中间设计了一条从二层贯穿至五层的楼梯,形成一个酒店客人与模特互动的舞台。 以时装为主题做布置和活动将视线人流导向顶层多功能厅。 模特和客人拼贴在一起,会产生类似蒙太奇的奇特感觉。
旧厂房改造对于我们是一个特别的类型。此设计从各方面得到的反馈都很肯定,期望做为样板对未来华强北地区的升级改造产生积极影响。
[1] 安东尼• 奥罗姆 陈向明 —— 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p5.